8月27日,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省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我市北辛街道《打造“睦邻善治”新家园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经验,在会议上作书面交流。 为推动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北辛街道秉持睦邻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干部下沉、居民参与、邻里互助的工作模式,打造“睦邻善治”新家园,全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增质提效。
一、“睦邻+党群”,构建善治“同心圆”。“一条红线”渲染底色。全面开展“红堡”工程,坚持用红色渲染基层社会治理底色,坚持“党支部建在网格上”,重新规划细分37个城市网格支部,新建网格党支部12个,实现“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一网到底”架构组织。扎实构建大党委、设立小支部、创建共同体,形成“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一网统筹”的“治理引力红网”,做实“社区党委—网格支部—网格员—网格信息员”的四级“党群服务红网”,建强“楼宇—网格—社区”三道防线的“议事协商红网”,形成服务完善、边界清晰、相互衔接、全域覆盖、不留盲区的治理组织架构。“一呼百应”共建社区。大力打造由社区党委牵头,60多个网格自治理事会组成的议事协商平台,实现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微观主体的“六家”联动。探索形成“听邻说事、请邻议事、帮邻办事、让邻知事、由邻评事”的“五邻”工作法,推动多元主体特别是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由“旁观者”变成“主人翁”,逐步形成了“无事常联系、遇事好商量、有呼必有应”的睦邻生活家园。
二、“睦邻+服务”,画好善治“点线面”。做实制度“支撑点”。从建章立制入手,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一体联动”的物业服务管理模式,深入推进人员、机制、组织三融合。创新开展“1433红色物业”管理模式,组建由网格员、物业、楼长、社区民警组成的“睦邻管家”管家队伍,建立管家责任制,推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贯通”的治理网络。用好融合“连接线”。深化基层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引导邻里间相互守望。通过资源联享、治理联做、服务联动,促进社区党群商居有力“粘合”,实现商居共融、和谐共生。发挥平台“辐射面”。依托街道各社区共驻共建平台,聚焦社会治安、医疗健康、法律援助、子女教育等群众需求最为强烈的基层社会民生问题,组织开展各类团体活动,吸纳医生、警察、律师、教师等各行业党员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让“红袖标”“蓝马甲”“白大褂”遍布大街小巷。探索建立“信用银行”积分制度,鼓励吸引广大居民主动参与治理。
三、“睦邻+文化”,解锁善治“金钥匙”。以文化人滋养民风。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践功能,以讲习所、淬火课堂、组织力提升实践长廊、红色展厅等为载体,经常性开展以宣讲理论政策、组织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开展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整合现有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逐步建立起纵向涵盖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横向辐射党群机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以文惠民传递能量。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最美北辛人”评选、“小手拉大手”“文明志愿者我行动”“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面向辖区居民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科普教育、家风家训教育课、党员“双报到”等活动,做到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为一体,传递新时代正能量。以文兴治营造和谐。将社区文化与社规民约有机衔接,精心打造“大同一家亲”等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推进文明新风宣传进社区、进村居,引导广大居民热爱社区、呵护家园。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持续推动“网上宣传+线下实践”活动,实现线上传播好声音、线下践行正能量,有效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社区治理向心力。
四、“睦邻+特色”,打造善治“亮品牌”。强化网格管理。建立信息实时采集处理机制,明确网格巡查、服务、管理的内容、时间、方式方法等工作规定和要求。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确保各网格服务不间断、全覆盖。为每名网格员配备手持信息采集终端,用好“e呼善应”APP,促进网格服务规范、高效、信息化运行。推行一站服务。突出功能叠加、开放共享原则,加强网格内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协同,逐步推行“一站式服务”网格大厅,为居民群众提供社会救助、计划生育、物业服务、民政残联、综治信访、证明盖章等各项服务,最大限度实现审批、服务、执法等事项“一门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全岗通”,最大程度满足居民服务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打造特色品牌。按照“一社区、一阵地、一典型、一品牌”的思路,精心打造“事事如意”“四个一”“暖心365”“一呼三应”等社区治理模式,全面挖掘基层治理潜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