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20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我市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13-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是全国152个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之一,是山东省8个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之一,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每4年表彰一次。 2013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综治平安建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立体防控为核心,以多元化解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夯实各级党政“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坚持辩证思维 树牢平安理念 层层压实责任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纳入十三五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平安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市人大、政协通过视察调研等形式,指导、促进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建立了综治委成员单位述职、联系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落实。各镇街也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将平安建设纳入对镇街、部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着力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对平安建设在经费投入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四年来,市、镇两级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系统思维 注重资源整合 凝聚工作合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回应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不断提升守护平安的能力和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提升。多元化解架起和谐“连心桥”。创新实施“三三制”工作法,建立指挥、指导、信息三大平台,推行人员联用、渠道联通、调解联动三个互联,健全分析研判、联席会议、考核奖惩三项制度,成立了10人编制的市级多元化解中心、3个指导中心、1360个调解室(站),组建了5200余人的调解队伍,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53.5%。其经验做法在法制日报、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刊播。立体治安防控筑起综治“平安网”。织密了社会面、城乡社区、单位内部、行业场所、公共安全、视频技术、网络社会“七张防控网”,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先后启动了“天网”一、二期和三期高清视频监控工程。截至目前,建成视频监控系统6100多套,安装视频监控探头4.9万个,有效弥补了人防在时间空间上的监管空隙和漏洞。网格化搭起服务“联络网”。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滕州社管E通、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在农村社区推行农事托管、家事托管、民事代办“两托管一代办”,在城市社区推行支部进网、小组进片、党员进格、群众自治“三进格一自治”,建立了2713个基础网格,选聘网格管理员2713人、协管员5648人,共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5200余起,办理各类民事服务代办8万余次。综治中心建起平安建设“指挥部”。按照“实体、实用、实战”的要求,建成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整合了部门力量,增强了工作合力,构建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大平安”格局。 坚持创新思维 优化服务方式 确保长治久安 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通过服务实现管理,以服务赢得社会和谐稳定。围绕服务群众,推行“一村一法治副主任”。在村级建立了535个“法律服务工作室”,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公开遴选“法治副主任”,建立了525名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向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新华社《内参选编》《长安杂志》等刊物予以刊登。围绕特殊群体,创新服务模式。将流动人口统称为新居民,实施服务管理网格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方式亲情化、管理机制系统化“四化”管理模式,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劳动保障等方面为新居民提供优惠服务,让新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探索实施社区矫正“网上监管、网上执法、网上教育、网上监督”的“全网”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在册在管社区服刑人员实现无脱管无漏管、无重大违法犯罪。在信访局设立“中立和解服务社”,聘请60名资深律师安排坐班,坚持“中立、公益、依法”的原则,通过开展政策宣传和法律咨询,促进矛盾化解,现接洽、解答涉法案件100余起。围绕基层稳定,坚持“严打”整治方针不动摇。每年,都以“重拳”系列严打行动为主线,穿插“破小案、赢民心”竞赛等专项行动,2014年成功破获涉及7省17市“8.1”特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成功破获涉及7省23地市的“717”污染环境案,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扎实开展铁路沿线危树整治工作,累计清理危树15866棵。在2013年9月召开的全省铁路沿线清理危树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